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|亚洲VA一区二区国产精品|久免费在线看aⅴ|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

<listing id="uxasp"><b id="uxasp"></b></listing>
<listing id="uxasp"><b id="uxasp"></b></listing>


  • <delect id="uxasp"></delect>
    行進(jìn)涪江·綿陽|沿江而下到三臺:追尋詩圣杜甫的詩意生活
    发稿时间: 2023-06-25 09:58    来源: 綿陽新聞網(wǎng)

      “五載客蜀郡,一年居梓州”,說的就是唐代詩人杜甫。

      唐寶應(yīng)元年(762年)7月,客居成都的唐代詩人杜甫,送好友嚴(yán)武還朝至綿州奉濟驛,因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叛亂,他被迫滯留綿州,后應(yīng)邀赴梓州(今三臺,下同)。杜甫在梓州先后生活了1年零8個月,寫下了150多首詩歌,包括那首被后世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。

      6月24日上午,“行進(jìn)涪江川渝九地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媒體調(diào)研行”聯(lián)合采訪組沿著涪江下行,走進(jìn)綿陽市三臺縣梓州杜甫草堂,穿行在亭臺樓榭之間,在一個個故事與名篇佳作中去感受杜甫傷時憂國的悲憫情懷,追尋他崇尚自然的詩意生活,觸摸涪江畔一座城市的文化氣韻。

      

    2.jpg

     

      千秋詩圣

      三臺梓州杜甫草堂,位于三臺縣城西的牛頭山的梓州杜甫草堂景區(qū),是以盛唐文化為靈魂、杜甫草堂古建筑群為核心,以眾多景點為陪襯,集旅游休閑、藝術(shù)欣賞、健身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城市景區(qū)。

      

    1.jpg

     

      沿著石臺階登上牛頭山,老遠(yuǎn)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牌坊,上面雕刻著“千秋詩圣”。走過牌坊就是詩圣廣場,杜甫的雕像格外醒目。廣場的右側(cè),就是梓州杜甫草堂,是梓州杜甫草堂景區(qū)的核心景區(qū),素有“蜀中第二草堂”的贊譽。隨著工作人員的解說,采訪組的記者們在別有情趣的殿橋池徑和獨具匠心的竹林花石中,走進(jìn)了詩圣杜甫客居梓州的詩意生活。

      唐寶應(yīng)元年(762年)7月,客居成都的杜甫送好友嚴(yán)武還朝至綿州奉濟驛,因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叛亂,他被迫滯留綿州,不久應(yīng)邀赴梓州。在好友的幫助下,于梓州城東修建了住所,并在當(dāng)年底將家人從成都接了過來。

      杜甫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,從他從成都一路送嚴(yán)武就可以看出來。唐代梓州是東川節(jié)度使駐所,也是“名流薈萃,詩酒風(fēng)流”之地。很多人歸朝、回成都時都會在梓州停留,這里面有不少人都與杜甫相識,他自然要相見、相送,他在《泛江送客》中所寫的“二月頻送客”,可見他的朋友不少,是真正的社交達(dá)人。

      牛頭山上

      “花濃春寺靜,竹細(xì)野池幽。”這是杜甫客居梓州后,登臨牛頭山寫下的,在詩人眼中的牛頭山是那么的美。

      

    3.jpg

     

      在詩史堂內(nèi)也有杜甫的雕像,他面帶優(yōu)思,凝目遠(yuǎn)視,讓人不由得想起他寫下的那些傷時憂國的詩文。但事實上,在與家人團聚后,杜甫就開始釋放自己的內(nèi)心,以梓州為中心,先后到射洪、通泉、鹽亭、閬州、涪城等地游覽,尋找“生活中的春景”,寫了不少詩作,留下“馬首見鹽亭,高山擁縣青。云溪花淡淡,春郭水泠泠”等名句。

      

    5.jpg

     

      生活清苦的杜甫很熱愛生活,喜歡喝酒,是一位美食家。早在滯留綿州時,他寫下了《觀打魚歌》,從打魚寫到賣魚,再寫烹魚時的“饔子左右揮雙刀,膾飛金盤白雪高”,及至吃魚時“魴魚肥美知第一,既飽歡娛亦蕭瑟”。此后,他還寫下《又觀打魚》,雖然沒有涉及關(guān)于吃魚的內(nèi)容,但至少可以看出,他是對魚情有獨鐘的。

      在梓州期間,杜甫除了迎送友人時的宴飲外,也會一個人獨酌,他的不少詩中都出現(xiàn)“酒”,在《九日五首·其一》中就有“重陽獨酌杯中酒,抱病起登江上臺”。他還以“蜀酒濃無敵,江魚美可求”,贊譽梓州的美酒與美食。

      唐廣德二年3月,杜甫應(yīng)重返四川的嚴(yán)武邀請,回到成都的杜甫草堂。

      合力傳承

      杜甫的生活是不幸的,一生漂泊不定。但他的不幸,卻給今天的三臺留下了150多首詩歌,這是一筆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。這些詩歌,大部分都在梓州杜甫草堂展示,成為傳承杜甫詩歌文化的方式之一。

      

    4.jpg

     

      今天的梓州杜甫草堂,是在明萬歷年間所建“牛頭山工部草堂”的遺址上重修擴建的,明末時毀于戰(zhàn)火,此后長期荒廢。上世紀(jì)80年代,三臺縣啟動杜甫草堂重建籌建,1987年9月建成對外開放。在籌建之初,三臺縣就向國內(nèi)名家征集書畫作品,首批征集50余幅,到現(xiàn)在超過200余幅。

      為傳承杜甫詩歌文化,三臺縣的作家、詩人每年都會到杜甫草堂開展活動,書畫家們也會不定期在這里舉辦筆會、展覽。當(dāng)?shù)氐娜罕?,也?jīng)常走進(jìn)這里,感受杜甫在這里留下的詩歌遺韻。

      2016年1月,三臺農(nóng)民書法家王延旭創(chuàng)辦的草堂書畫院落戶梓州公園,以特別的方式傳承杜甫詩歌文化;2023年1月28日,農(nóng)歷正月初七,詩歌愛好者齊聚詩圣廣場,舉行憑吊詩圣杜甫活動……

      據(jù)介紹,為進(jìn)一步傳承杜甫詩歌文化,三臺縣將著力打造杜甫文化節(jié)會品牌,并加強與成都、奉節(jié)兩地的文化交流,合力打造巴蜀文化走廊,助推川渝兩地文旅協(xié)同發(fā)展。

      (行進(jìn)涪江聯(lián)合采訪組成員 綿報融媒記者 張登軍 /文 任明勇/圖 劉晏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