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示范基地機收服務推動降本增效
連日來,持續(xù)陰雨天氣導致梓潼縣23萬畝玉米收割受阻。當地通過科技賦能、農機聯(lián)動、干群合力,打響玉米搶收攻堅戰(zhàn),有效解決玉米“無法收、運不出、烘不干”的難題,全力守護豐收成果。

收割
近日,在梓潼縣文昌鎮(zhèn)龍口村,一臺臺履帶式收割機在玉米地里來回穿梭。玉米稈整齊卷入,在剝去玉米穗的苞葉后,再通過脫粒裝置分離金黃的籽粒與穗軸,最后將籽粒篩選干凈,順著管道涌入隨行的運輸車,再拉到烘干房烘干。秸稈則被粉碎切割成細碎的草屑,均勻地撒向田間,化作滋養(yǎng)土地的天然肥料。
據介紹,一臺玉米收割機是人工收割效率的30倍,損失率可控制在2%以內,遠低于人工收割的5%-8%,每畝能多保留下10-20公斤玉米。
“今年主要采用機耕、機播、機防、機收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,提高了玉米產量與質量,預計畝產在450公斤左右,比去年每畝增產30多公斤。”種植大戶張榮鴻說。

裝車
梓潼屬于丘區(qū)農業(yè)縣,玉米種植面積占到大春農作物種植面積一半以上。該縣堅持“穩(wěn)面積、增單產”兩手發(fā)力,廣泛推廣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、滴灌技術、麥茬免耕一體化直播技術等,提高玉米種植效率;深入實施中央財政糧油規(guī)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項目,推進“天府糧倉·百縣千片”建設行動,在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建設千畝玉米高產片,全程為農戶提供“一對一”精準指導,助力農戶增產增收。
“我們對單產提升項目申報的主體進行玉米單產測定,目前,已經測定10來戶,最高產量達到470公斤。”文昌鎮(zhèn)農技員劉云波說。

烘干
針對持續(xù)陰雨天氣,梓潼縣通過社會化服務,統(tǒng)籌調配800多臺履帶式智能化收割機,根據玉米成熟度科學部署作業(yè),實行“雨停即動、見縫插針”的動態(tài)作業(yè)模式,不間斷搶收玉米,實現“摘穗—脫粒—秸稈處理”一體化作業(yè),將機收損失率控制在2%以內。同時,組織200多臺烘干機開展24小時烘干業(yè)務,每天烘干糧食超過5000噸,從根本上防止糧食發(fā)霉、發(fā)芽和蟲蛀,大幅減少產后損耗;鼓勵各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開展糧食代收和收購業(yè)務,方便農戶賣糧。
目前,梓潼縣玉米收割已完成七成左右。(林忠偉 記者 劉曉東 文/圖)

編輯:郭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