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|亚洲VA一区二区国产精品|久免费在线看aⅴ|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

<listing id="uxasp"><b id="uxasp"></b></listing>
<listing id="uxasp"><b id="uxasp"></b></listing>


  • <delect id="uxasp"></delect>
      您现在的位置:  首頁 > 專題 > 2025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> 正文
    全國人大代表余紹容:從耕地保護談山區(qū)農業(yè)轉型
    发稿时间: 2025-03-06 09:38    来源: 涪江觀察

      綿陽新聞網(wǎng)訊 3月5日,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。在本次會議上,四川代表團將向大會提交30件“全團建議”。同時,代表們還將以個人名義或聯(lián)名向大會提交建議。

      來自綿陽的全國人大代表余紹容,將同甘孜州的全國人大代表聯(lián)名提交《關于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的建議》。

      

    1.jpg

     

      余紹容是綿陽北川擂鼓鎮(zhèn)五星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今年是她履職的第八年。和以往一樣,余紹容身著羌族傳統(tǒng)服飾參加全國兩會。“穿上羌服、戴上出席證,就意味著重任在肩。”余紹容說,她此次的建議關注的是山區(qū)耕地保護。

      余紹容說,北川耕地保有量目標任務為10.68萬畝,需按年恢復1.39萬畝耕地。受各種因素影響,如北川73%的耕地位于秦巴山區(qū)生態(tài)屏障帶、種糧成本持續(xù)攀升、農作物收益和經(jīng)濟作物收益差異巨大等,導致山區(qū)復耕難度很大。

      

    2.jpg

     

      對此,余紹容提出四大建議:

      一是動態(tài)調整政策彈性

      允許生態(tài)保護紅線與耕地重疊區(qū)進行“網(wǎng)格化微調”,對坡度25°以上耕地實施“宜糧則糧、宜藥則藥”的差異化利用,避免機械執(zhí)行復耕指標導致生態(tài)與經(jīng)濟雙輸。

      二是構建“山地農業(yè)補償機制”

      對種糧農戶實施“地形系數(shù)補貼”(如坡度每增加5°,補貼上浮10%),同時將野豬防治納入政府災害救助體系,降低農民防災成本。

      三是打通“非糧化”與“糧食安全”的轉化通道

      推廣“黃連+玉米”套種模式(已在北川試點成功,畝產值提升至3.2萬元),引導經(jīng)濟作物收益反哺糧食生產,并同步建立藥材加工企業(yè)“耕地保護稅”制度,提取收益專項用于糧農補貼。

      四是激活土地流轉的“人口杠桿”

      對連片流轉耕地超100畝的主體,按每畝2000元給予農機購置補貼,吸引社會資本進入。余紹容所在的五星村已試點“代耕托管”模式,將零散耕地打包交由農業(yè)公司經(jīng)營,農民既可獲租金,又可轉為產業(yè)工人,初步實現(xiàn)“離地不離權、種地變上班”。

      

    3.jpg

     

      在“千萬工程”推進背景下,耕地保護需從單純的數(shù)量管控轉向“質量-生態(tài)-民生”協(xié)同治理。如余紹容所言:“守住的每一畝耕地,不僅要長糧食,更要長希望。而耕地紅線不是紙上畫的線,而是老百姓活命的根。”

      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余紹容在參加代表團討論中說,此前,云南文山州通過“三七種植+耕地修復基金”模式,要求藥材企業(yè)按產值2%繳納耕地保護金,專項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,三年內帶動糧食復種面積回升11%,“這種模式和北川的破局之路或將為全國山區(qū)農業(yè)轉型提供關鍵樣本。”

      (涪江觀察記者 唐云峰 文/圖)

      編輯:譚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