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|亚洲VA一区二区国产精品|久免费在线看aⅴ|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

<listing id="uxasp"><b id="uxasp"></b></listing>
<listing id="uxasp"><b id="uxasp"></b></listing>


  • <delect id="uxasp"></delect>
    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頁 > 熱點
    新疆最特殊的邊境,解決了一個大難題!
    发稿时间:2025-07-22 10:28   来源: 地球知識局
      摘要:新疆,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,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,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(qū)。

      新疆,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,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,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(qū)。

      它的周邊,依次與蒙古、俄羅斯、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8個國家接壤,陸地國界線長達5700多千米,約占中國陸地國界線的四分之一,既是中國陸地交界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(qū),又是中國陸地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(qū),還是中國擁有陸地邊境口岸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(qū)。

      目前已開放了14個陸地邊境口岸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在這之中,情況最為特殊的區(qū)域,莫過于南疆的喀什(新Q)和克州(新P),它與吉爾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4個國家接壤,鄰國數量的密度之高,堪稱中國之最。

      這一地帶周邊分布的國家太密集了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正因此區(qū)域情勢特殊,所以喀什和克州長期以來有“五口通八國、一路連歐亞”之稱。2025年6月,“地球知識局”前往新疆最特殊的邊境地區(qū),深入探訪南疆邊陲信息通信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建設情況。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克州(烏恰)——伊爾克什坦

      提到南疆,無論是之前的“南疆四地州”概念,還是如今的“南疆五地州”概念,其中總有一個地州,在疆內外的知名度不算太高,這就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。

    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,這是中國最長的地級行政區(qū)建制地名,一共11個漢字,由于過長,在疆內外經常被簡稱為“克州”。

      在外界,克州的“存在感”不高

      甚至由于州府阿圖什距離喀什太近

      經常被誤認為是喀什的一部分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別看克州在宣傳上是“小透明”,但它可是“萬山之州”、“人口小州”、“邊防大州”、“戰(zhàn)略重州”,有著一處中國極為重要的地理標識,這就是所有中國人都聽說過的中國四極,其中的西極就在克州。

      天山、昆侖“兩山交匯”之處便位于該州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真正的中國西極,位于克州阿克陶縣木吉鄉(xiāng)的奧爾托喀納什套山(薩爾哈德鮑諾峰),也被稱為5122米高地,在烏赤別里山口附近,與塔吉克斯坦交界處。

      這個地方太難抵達,普通人幾乎無法抵達這處點位,就類似于中國的最南端——曾母暗沙的瑪麗淺灘。

      真實的中國四極

      其實普通人只能去往一處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普通民眾能夠到達的中國最西端是哪里?這就是烏恰縣吉根鄉(xiāng)斯木哈納村,依然位于克州,這里是中國最后一縷陽光落下的地方之一,日落時間通常在23點左右。

      雖然并非中國最西端

      但它可是中國最西端的自然村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類似于漠河的“神州北極”、三亞的“天涯海角”、撫遠的“東極寶塔”,烏恰也有一座關于西極的重要地標,這就是西極時光景區(qū)的“西極塔”。

      烏恰斯木哈納“西極塔”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如果按照“普通民眾能夠到達”的標準評判,在不考慮三沙市的前提下,“西極塔”算是四極之中最難抵達的“極點”。

      斯木哈納村的某條中線

      恰好對著“西極塔”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原因無他,“西極塔”距離最近的縣城或市區(qū),為四極之中最遠,直線距離就已超過100公里。前往該地的唯一陸路通道是國道G581線,原新疆省道S309線,為亞洲公路65號線(AH65)的一部分。

      烏恰邊疆山區(qū)的37個聯通基站

      基本能把G581沿線全部覆蓋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斯木哈納村的附近,有著中國最西端的陸路邊境口岸——伊爾克什坦口岸(海拔約2800米),與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毗鄰,吉爾吉斯斯坦對應的口岸名稱也為伊爾克什坦口岸。

      在伊爾克什坦地區(qū)

      中吉之間以克孜勒蘇河為界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其原稱為“斯姆哈納口岸”,“西陲第一哨”斯姆哈納邊防連就在其附近。

      伊爾克什坦國門,伊爾克什坦界河橋附近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該口岸于1997年7月21日臨時開通過貨,于2002年5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,允許中吉兩國及第三國的人員、貨物、交通工具通行,為常年開放口岸。

      克州通往吉爾吉斯斯坦有2個陸路口岸

      分別是吐爾尕特和伊爾克什坦

      對應比什凱克和奧什兩個方向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自2025年6月1日10時起,伊爾克什坦口岸試行全時段貨運通關,這是新疆第二個、南疆首個實現全時段貨運通關的陸路口岸。試行期間,口岸貨運通道啟動為期6個月的24小時通關,堪稱“陸港樞紐”。

      國門附近的口岸為舊址

      新址于2011年下遷至烏恰縣城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口岸24小時通關,必然會對通信服務產生極高需求,為更好應對不同場景下的通信需求。目前,伊爾克什坦口岸周邊擁有聯通LTE1800、電信(聯通共享)LTE800M以及NR2100M三種頻段的基站。

      這種基站共享模式充分利用了現有資源

      有效提升了網絡覆蓋范圍和信號質量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多種頻段的基站配置,使得口岸地區(qū)網絡信號強度和穩(wěn)定性都較為出色。

      5G網絡和國際專線已實現覆蓋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對于出入境旅客來說,這意味著在口岸周邊,無論是辦理通關手續(xù)時的短暫停留,還是在周邊進行貿易、觀光等活動,期間都能享受到較為優(yōu)質的通信服務。

      聯通業(yè)務代理點

      當地營業(yè)員用多語種為中亞客商服務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

     

      喀什(塔縣)——紅其拉甫

      喀什和克州是新疆最特殊的邊境地區(qū),而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又是全疆最特殊的邊境縣。

      中國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縣

      石頭城是其重要標志

      蒲犁國和羯盤陀國古城遺址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塔縣,與塔吉克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3個國家接壤,既是中國接壤國家最多的邊境縣,還是中國陸地國界線最長的邊境縣,目前共有卡拉蘇、紅其拉甫兩個對外開放口岸,具有“一縣鄰三國,兩口通兩亞”的區(qū)位特點。

      通往塔吉克斯坦的卡拉蘇口岸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紅其拉甫口岸,是中國目前唯一通往巴基斯坦的陸路邊境口岸,也是新疆海拔最高的口岸/國門。

      國門海拔約4700米

      可見中巴7號界碑

      對應巴基斯坦的蘇斯特口岸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一般而言,某一陸路邊境口岸的口岸(一般指聯檢辦公場所)和國門相距不遠,均在國界線附近。部分口岸的情況較為特殊,紅其拉甫便是其一,口岸和國門相距100多公里。

      國門處于麻扎爾鄉(xiāng)

      紅其拉甫達坂(山口)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國門附近的海拔較高,環(huán)境十分艱苦。這是一片“極地”環(huán)境,全年氣溫極低,平均氣溫-2℃,極端低溫可達-43℃,空氣含氧量僅有平原地區(qū)的46%,年均風力達7~8級以上,被生物學家稱為“生命禁區(qū)”,被地質學家稱為“永凍層”。

      6月,國門附近還是冰天雪地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1993年,紅其拉甫口岸下遷至塔什庫爾干縣城。

      塔縣縣城(塔什庫爾干鎮(zhèn))

      海拔約3000米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塔縣聯通紅其拉甫口岸服務窗口,是該口岸的國際業(yè)務通訊辦理點,可為入境旅客辦理各類通信業(yè)務。

      聯檢大廳服務中心(移民事務服務大廳)

      紅其拉甫口岸唯一運營商服務窗口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塔吉克族營業(yè)員奴爾拉拉·吾西爾,熟練掌握漢語、塔吉克語(色勒庫爾)、維吾爾語、烏爾都語、英語等多門語言,“零障礙”幫助入境旅客辦理辦卡、補卡、充話費等各類通信業(yè)務。

      聯通主推的“國際暢游套餐”

      包含多種流量、通話時長組合

      有效滿足了多國跨境人員的通信服務需求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由巴基斯坦入境的旅客,常在半夜抵達塔縣縣城,最晚到達的旅客在凌晨3點。她依然堅守崗位,為入境旅客辦卡、充話費等業(yè)務,被譽為“通信鐵娘子”。

      中巴之間的國際客車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遠在100公里之外的紅其拉甫國門,聯通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,為邊境貿易、邊防管理和旅游觀光提供了強有力的通信保障。

      國門附近,巴方境內的相關標識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喀喇昆侖公路(KKH)

      從喀什到紅其拉甫國門的公路,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巴友誼公路(喀喇昆侖公路)中國段,也是國道G314線的一部分,更是亞洲公路4號線(AH4)的一部分,不止經過喀什,還途經克州。

      北起喀什,南至塔科特,全長1224公里

      穿越喀喇昆侖、興都庫什、喜馬拉雅三大山脈

      跨越紅其拉甫、洪扎(罕薩)、吉爾吉特、印度四大河流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喀什和克州地形地貌多樣,就以中巴國際公路沿線為例,既有喀什噶爾的蔥郁綠洲,又有帕米爾的高山峽谷,中間還鑲嵌著各種過渡景觀,諸如奧依塔克冰川公園、布倫口的白沙山-白沙湖、慕士塔格峰、塔合曼濕地等等。

      奧依塔克冰川公園-群峰壑林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白沙山-白沙湖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慕士塔格峰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塔合曼濕地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目前,中巴公路沿線已部署了26個聯通通信基站,在人口密集區(qū)和重要節(jié)點(如主要城鎮(zhèn)、口岸等)分布較為密集,以確保信號強度和穩(wěn)定性,而地形復雜的山區(qū)路段則根據實際地形和信號傳播情況動態(tài)調整基站間距。

      塔縣聯通的一處通信基站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中巴公路中國段已實現4G網絡的連續(xù)覆蓋,能夠滿足用戶日常語音通話、上網瀏覽和即時通訊等基本需求。

      針對隧道、峽谷等特殊區(qū)域的信號覆蓋

      通過優(yōu)化措施,通訊連續(xù)性得到保障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喀什市紅河鄉(xiāng),就是喀什主城區(qū)附近的一處典型南疆農村地區(qū),之前為疏勒縣巴仁鄉(xiāng)。

      標準的塔里木綠洲農業(yè)區(qū)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疏勒聯通在紅河鄉(xiāng)設有4個村級服務點,實現全鄉(xiāng)10個村、3個社區(qū)(共有6621戶)的覆蓋,總計滿足了超2萬人的網絡使用需求。

      巴仁村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在網絡端口建設方面,目前紅河鄉(xiāng)鄉(xiāng)村區(qū)域已累計建成3萬余個寬帶端口,其中一半以上端口已投入使用。

      巴仁村服務點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為實現鄉(xiāng)村網絡服務,保障網絡服務質量,服務點配備的智家工程師已全部入格,工程師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網絡安裝、維護等服務。

      解決當地村民的網絡故障及需求問題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中巴公路沿線,還有諸多互聯線路,諸如塔莎公路(“塔莎古道”)、瓦恰公路(盤龍古道)、阿富汗瓦罕走廊連接公路(眀鐵蓋/瓦罕公路)、熱斯喀木公路(G684)等等。

      中巴公路沿線銜接通道較多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瓦恰公路(盤龍古道),堪稱近幾年來,帕米爾地區(qū)新晉的一處“網紅打卡點”。尤其是它的著名宣傳語——“今日走過了所有的彎路,從此人生盡是坦途”,早已火遍大江南北。

      著名宣傳語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其實,盤龍古道本身是一條連接瓦恰鄉(xiāng)與塔縣縣城的扶貧公路,短短36公里,海拔從3000米陡然上升到4200米。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盤龍古道擁有數百個彎道,盤旋在帕米爾高原之上。蜿蜒曲折的道路和壯闊的地形地貌,構成了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,因獨特的景觀而“走紅”全網。

      大盤龍,如巨大的游龍一般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由于該區(qū)域地形復雜,通信信號覆蓋存在一定困難。面對當地牧民和游客的通信需求,喀什聯通的建設者們利用兩周時間,跋山涉水、攻堅克難,鋪設長達30余公里的光纜,建設開通3座5G基站,為村里打開了信息通道。

      接近瓦恰鄉(xiāng)的小盤龍

      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在喀什和克州的崇山峻嶺間,在這片曾與世隔絕的“極地”,一條條光纜如銀色絲帶穿梭峽谷,一座座基站似鋼鐵哨兵矗立山巔,新建的通信基站與古老的商道遙相呼應。

      “帕米爾之眼”(圖:杔格)▼

      

    圖片

     

      以聯通為代表的新疆信息通信行業(yè)的建設者們,憑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干勁,用千兆光纖、4G/5G通信基站和跨境光纜,在帕米爾高原為邊疆各族群眾鋪就連通內外的“信息通路”。

      (來源:地球知識局)



    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