綿陽新聞網訊 “念到名字的同志,請上來領取你們的獎品……”近日,在三臺縣斷石鄉(xiāng)三里村村委會前,村干部通報了自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間全體村民的積分累積情況。村民們臉上漾著笑意,排起長隊,有序簽字確認。食用油、大米、洗潔精……這些沉甸甸的日常用品,是對他們一年來踐行文明的暖心回饋。
老黨員李開勤的名字高居積分榜。他不僅將自家院落打理得潔凈如新,更在村務議事中建言獻策,對鄰里的難處也總及時伸出援手。拎著沉甸甸的食用油,他臉上滿是質樸的自豪,“組織認可,我心頭熱乎!往后更要帶頭干,讓家家戶戶都窗明幾凈,村前村后處處是風景!”
以“小積分”為支點,撬動起基層治理“大轉變”的不止三里村。在數十里外的富順鎮(zhèn)富順社區(qū),當地采用“川善治”平臺創(chuàng)新基層治理,居民通過建言獻策、參與公共事務、志愿服務等方式積累積分,每到兌換時間,居民們只需指尖輕點,用手機上的“川善治”積分兌換心儀的商品。
無形的文明風尚,正通過“積分”這一有形的紐帶,轉化為可衡量、可感知、可分享的價值。當每一次微小的奉獻都被看見、每一份樸素的熱情都被珍藏,讓廣大村(居)民成為推動基層治理的主人,才能促進鄉(xiāng)風更加文明、治理更加有效,持續(xù)鞏固提升宜居宜業(yè)和美鄉(xiāng)村。(胡麗 記者 李春梅)
編輯:譚鵬